“月婵照顾她丈夫十来年了,从没发过一次脾气,她对婆婆尊重有加,对小孩爱有度、教有方,和我们也从没有红过脸。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就完喽。”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芙蓉村,随便走到哪户人家,听到的都是村民们对周月婵的啧啧称赞声。
周月婵是芙蓉村11组村民谢宏彪的妻子。就是这名普通的妇女,在丈夫瘫痪这10年的时间里,她用柔弱的双腿走出一个家庭的重生之路,用执着和坚持换来了老人的欣慰、丈夫生命的延续和孩子的尊重,展示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魅力和道德内涵。
周月婵给丈夫按脚
古时的诗文和文学作品中多以并蒂莲来歌颂夫妻恩爱,如晋·乐府《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周月婵虽然已经46岁,依旧端庄清秀,如同她所在的芙蓉村一样美丽。她对瘫痪卧床丈夫的不离不弃,就像并排长在同一茎上的同心芙蓉,相亲相爱。
相知,愿永做连理枝条
22年前,20出头的周月婵像村里的其他追梦女孩一样,怀揣着梦想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打工,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同在一个城市打工的谢宏彪,开始了一段朴实的爱情。“刚开始我不怎么理他,为了和我见面,谢宏彪经常带着几个朋友到我上班的地方来玩。”谈及两人相识之事,周月婵羞涩地说。
为让周月婵与他在同一个城市上班,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谢宏彪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他跑到周月婵上班的厂里,与老板商量解雇周月婵。丢了工作的周月婵只好气冲冲地去找谢宏彪理论,任凭周月婵怎么生气,谢宏彪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个劲的道歉。等周月婵解气后,谢宏彪才耐心地向周月婵解释这么做的用意,用诚心打动了周月婵。
“我知道他是希望我在他那个厂里上班,好照顾我。那次之后,我也看到了谢宏彪的诚实与男人的担当,下定决心与他过一辈子。”第二年4月,周月婵与谢宏彪喜结连理,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当年大女儿出生,原本幸福的家庭更加美满。
倒下,誓言终生不离弃
为了生计,女儿出生后第二年,夫妻俩便外出务工。两口子吃得苦,不怕累,收入稳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年8月15日,谢宏彪在厦门一家国企里搭建钢架子时,突然,脚踩的钢管断裂,不慎从高约5.5米处摔落地面。工友们医院抢救,一边通知其亲属。
噩耗传来,周月婵悲伤绝望,大脑顿时一片空白。
在医院里,医生告诉她,高空坠落导致谢宏彪重型颅脑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半生都要瘫痪卧床。从那时起,护理丈夫和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周月婵柔弱的肩上。除了每天为丈夫端屎倒尿、擦身按摩、喂水喂饭,周月婵还要为全家的生计奔波。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近10年。
为人妻,宽容大度守贤道
在丈夫生病的前几年,一些关心她的人劝她另谋出路,但这个柔弱的女子还是选择了继续扛起家庭的重担。“丈夫不幸瘫痪,但只要他活着,我就要陪伴他到终老,绝不放弃。”周月婵坚定地说。
谢宏彪的屋里没有一丁点异味,墙上、桌椅收拾得干净整洁。常年瘫痪在床的谢宏彪从没生过痱子、褥疮,而是面色红润。
在谢宏彪眼里,是妻子周月婵对自己的不离不弃,让困难家庭走出了重生之路。“谢谢月婵照顾我……”谢宏彪虽然因气管动过手术谈吐不清,但感激之情溢于脸庞。
周月婵推着丈夫到村子里转转
丈夫喜欢吃牛肉、饺子,周月婵隔些时日就会上街去买来,亲手做给他吃;丈夫半夜大小便失禁,她干了一天活再苦再累也要起来换洗,从不对丈夫生气;丈夫喜欢晒太阳,只要天气好,周月婵就在家门口备好轮椅,把谢宏彪从卧室抱到屋外的轮椅上,然后推他到村子里转转。
邻居田红英是与周月婵同一年嫁到芙蓉村的媳妇,看着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也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变故。谈到周月婵,她竖起大拇指:“月婵这么多年不容易啊,一直坚持照顾丈夫,再苦再累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我们随时看到她都是笑呵呵的,都佩服她的耐心。”邻居们问周月婵累不累,她总是笑着回答:“照顾他是我的本分,习惯了就不觉得累了。”看似轻松的玩笑话展示了为人妻的道德内涵:选择了,就要相濡以沫,守尽贤道。
为人媳,善待婆婆守孝道
在婆婆杨昌花眼中,有周月婵这个媳妇是她家百年修来的福气。她称赞说:“家务事、医疗费、小孩学杂费,都靠她。我儿子瘫痪10多年,她抱上抱下的,服侍他,什么都做,这样的媳妇百年也难找啊!”杨昌花回忆,儿子出事后,两年住院期间的护理和3年的官司,都是周月婵独自承担,为了不让婆婆担心,周月婵一直没有和婆婆说真话;家中里里外外的事都得儿媳去做。周月婵每天起早贪黑,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刮风下雨总是在辛勤劳作,心里再苦也是往心里咽;每次弄点好吃的,首先也是给婆婆;逢年过节,就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给婆婆买新衣服。由于尊敬老人,婆婆也很理解儿媳,总是想方设法为周月婵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杨昌花今年76岁,患有风湿病,因此,周月婵从不让婆婆做洗洗刷刷、摸冷水的琐事,尽量减轻婆婆的疼痛。儿子卧床近10年,婆媳俩没有因家庭琐事红过脸、拌过嘴。
为人母,爱有度教有方
周月婵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她经常要求孩子们要学会独立生活,遇到困难想办法应对。对长辈要孝敬,要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周月婵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使之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
周月婵的两个孩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如今,女儿在贵州商学院读大三,儿子在印江智诚中学读高三,这对懂事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儿女,成为了她的精神动力。
让周月婵感到欣慰的同时,子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又让她焦头烂额,为让子女能学到知识、今后有个光明的前程,她四处奔走,每学期都按时凑齐子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我们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她面对如此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退缩,也从不逃避,反而变得积极乐观,我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自豪。她虽平凡,但是我觉得她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谈及母亲,周月婵的儿子谢磊这样说。
“两个孩子隔段时间就会打电话回家,问问他们的奶奶身体好不好,问问我在家累不累,他爸爸今天吃了什么……”周月婵说,孩子们每次放假回家,都会争着抢着照顾父亲,为父亲换洗完衣裤,就主动煮饭、扫地、煮猪食,然后背起背篓,扛上锄头上坡干农活,千方百计为母亲分忧。
周月婵回忆,儿子谢磊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周月婵因病临医院输液治疗,当天无法回家照顾丈夫。儿子放学回家帮奶奶煮好饭,就端到父亲床前,一口一口喂给父亲吃。谢宏彪大小便失禁,小谢磊就把父亲扶起来,给换气垫和衣裤,并端屎端尿、擦洗身体。
对未来,坚强女子信心满满
目前,周月婵一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原单位每月元的生活费和领取低保金,村里也把她家纳入精准扶贫户,两个孩子在校享受到教育精准扶贫有关政策补助。
由于丈夫不能离人照顾,她也不能出去务工。上有丈夫的医药费,下有两个子女的学杂费,还有各种大事小务,每一笔开支都让她焦头烂额,但她并没有因家庭的突然变故就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为改善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她瞅准当地政府实施风貌民居改造的机会,在亲朋的支持下新修建一栋二层结构的木房子,于年6月住上了新房。
如今,随着两个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前几年最困难,那时孩子还小,我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小孩已经大了,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希望他有一天能够站起来。”面对未来,周月婵信心满满地说。
一路艰难前行,10年平淡的日日夜夜,有过犹豫、有过失落,却从未有过放弃。10年来,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对爱人的不放弃、对老人的尊重、对孩子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出她真正的人生价值,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好榜样!
周月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本平凡,却因为对瘫痪丈夫的执着守护变得伟大。她本普通,因为心中有大爱所以美丽。(作者:梅亚军来源:铜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