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084445.html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朵玉娇周金标
5月8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处湘鄂渝边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城,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织锦,采访其代表性传承人黎承菊。
土家织锦传承人黎承菊
龙山县是土家族聚居地,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美。苗儿滩镇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织锦之乡”,镇内女勤于织,户多机声,黎承菊就出生在这里。
走进龙山县城的一处居民区,龙山县承菊土家织锦有限责任公司的格外夺目。在一楼的设计室兼展示厅里,穿着一身土家织锦裙装的她正坐在织机上忙碌,看到有客人进门,立马起身迎接。聊天之间,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一边要忙着经营作坊,一边要销售产品,但是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坐下来织一会,断断续续的也可以织成几幅作品。
看到她店里陈列的琳琅满目的土家织锦服饰、鞋、围巾、包包,不禁让人感叹昔日的“铺盖面”居然有了这样的发展。
土家织锦的围巾
土家织锦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叫“土家铺盖”;是扎根于土家族生活的文化土壤中,土家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孕育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规约;是土家族精神生活的寄托和民族认同的象征,且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
土家织锦服饰
土家织锦过去主要是实用价值占主导地位,是土家人生活的必需品,“裙被之属”。随着社会变迁,土家织锦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实用价值渐次退出传统,经济价值逐步占领市场。传统习俗中土家织锦“裙被之属”的实用价值今天已突变为工业产品的附属物,如汽车内饰等日常用品。审美价值也从传统中品评新娘心灵手巧的“土花铺盖”渐变为旅游市场中畅销的大、中、小型壁挂装饰品。
土家织锦拖鞋
黎承菊13岁初中毕业后跟随母亲学习织锦,至今从事土家织锦已经28年,编织出无数件土家织锦作品。双目失明的妈妈是她的启蒙老师,只能以口述的方式教授她相关技艺,所以一开始学的很费神。年在苗儿滩镇担任业务厂长时,她得到了老艺人叶玉翠的嫡传亲授,并且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顺利出师。
前来购买土家织锦服饰的顾客
黎承菊告诉记者,她从年开始创业,1个人一台机器,边做边卖。那时候年轻不怕累,2个白天1个晚上就可以织出一幅中型壁挂,一个月可以做8到10幅。半年后,因产品供不应求,招了4个工人,有了一个小作坊。当时有名叫黎红莲的工人是烟厂的临时工,生活得不到保障,她就手把手的将织锦技艺传授于她,让她拥有了生活的手艺。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年成立了公司,并将业务扩展到服装等不同的类型。
土家织锦《毛古斯》
由于土家织锦是以丝、棉等为原料,用手工在木机上从反面挑织而成的,也因其技艺独特,做工精细,色彩繁杂,没有图纸,到目前机械无法代替。所以如何将它传承下去成了黎承菊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获得的荣誉
在紧挨着展示厅的织锦作坊里,20几名织女正在你追我赶的忙活着。黎承菊说:“我们实行的计件制,做得多就赚得多。我们对员工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家里有事的就可以提前回去。现在的工人里面有5户是建档立卡户,他们都已经成功脱贫了。因此,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获得的荣誉
黎承菊不仅在龙山从事土家织锦,授徒传艺,并免费培训城镇大、中、专生和农村女青年,大胆开发新产品上市。并创办土家织锦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下岗职工学艺就业。在年,帮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进行了多次培训,一共培养了60多名传承人。年成立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解决城乡就业女工30多人。还把这一独特的工艺带出龙山,走出湘西,传遍全国各地,如广州的虎门、上海青甫、重庆、酉阳、吉首、永顺等地,还免费走进龙山二小讲授土家织锦课,积极参加龙山县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各次会议及制定行业标准等活动。
忙碌的工人
黎承菊坦言,她一直思考:怎么在一二线城市把土家织锦像平时的生活用品一样打入市场?所以她做了很多方面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把传统的土家织锦跟皮革相结合,还做了汽车内的装饰品,如靠枕、抱枕、挂件等。还会经常询问他人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目前,他们生产的织锦背包、电脑包、围巾、拖鞋和披肩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黎承菊教工人挑线
为了让土家织锦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龙山县就业局开设了土家织锦班,培训年轻学生学习织锦技艺。龙山县职业技术中学还开设了土家织锦课程,教授理论和实践课程。当地的中小学也将课堂搬到了工厂,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土家织锦,不仅仅是一种“裙被之属”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工艺实物,更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精品。它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精巧织品,更是一幅幅连缀悠悠远古的民族历史画卷。
[责编:朵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