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炎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为纪念中央民族大学的诸位名师和前辈学者,年该校民族博物馆启动了“民大记忆·口述历史”的访谈项目,迄今为止已经采访了余人。近日,“民大记忆·口述历史”项目的第一批成果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访谈录》、《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文献资料选编》等。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从年正式启动,到年基本结束。这是一项由中央政府发起并组织的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和历史的大规模学术调研活动,先后参与的科研人员达人之多,足迹遍及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密集的19个省和自治区,所获调查资料累计达数亿字。这场民族大调查与稍早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为此后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决策奠定了基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访谈录》包括17位学者的18篇口述访谈,对于我们今天回顾这场学术调研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澎湃新闻请讲栏目经授权摘录书中部分内容逐篇刊发,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王炬堡的口述。
王炬堡(—),陕西西安人。年任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湖南组组长,主要负责土家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先后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校刊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
访谈对象
:王炬堡
访谈者
:张龙翔
访谈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
访谈时间
:年9月10日、年9月18日
在场者
:沈秀荣、蒋思遥、王又一、张莉、李好、宋首君
录入整理
:蒋思遥、王又一、张莉、李好、宋首君
张龙翔(以下简称“张”):王老,您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所以要谈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段历史,您最有发言权。请您谈谈当时工作的过程,以及当初你们的生活,怎么样到基层去。
王炬堡(以下简称“王”)
:还有一个人可以,石建中,苗族人,比我小几岁吧,他不是调查组的负责人,不过,也是湖南组的。
湘西调查经过
张:王老,您是年,第二次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湖南组的负责人之一,请您回忆一下当初刘春同志是怎么为你们做的动员报告?
王
:当时,刘春同志在咱们学校大礼堂做动员报告,凡是历史系的学生都去了。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参加调查。当时有个研究生班,研究生班都参加调查了。刘春做报告的时候,他就详细地讲了一下,一个是讲为什么要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他说,从中国少数民族现状来看啊,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没有人专门搞过这个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有一些也只是片片断断。比如说,过去搞藏族史的李有义,解放前,他跟国民党的一些官员有关系,进行调查。还写了一本书,具体书名我记不清了。新疆的维吾尔族史,当时冯家昇算是研究过,写过一些东西。还有蒙古族,蒙古族史,有人写过一些。比如翁独健,后来成为历史系主任,原来又是北京市教育局局长,他写过一些关于蒙古族史的一些东西。满族史也有人研究,写过一些东西。比如王锺翰,他本来就是满族史专家。这是几个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其他(民族)就没有人搞过了。解放前,有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搞过一些调查,比如四川凉山。从各个方面讲这个必要性,为了这些少数民族,为了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也需要研究他们。
他做完报告之后,苏克勤、牙含章,后者当时是民族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曾经当过西藏自治区的秘书长,回来之后,还写过一部《达赖喇嘛传》。我估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他调回来了,当所长了。然后会上就宣布成立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当时将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划到几个组,分成大片儿,东北、新疆、西藏、湖南、福建、宁夏、甘肃等几个组。当时各组组长由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委主任担任,北京派下去的担任副组长。副组长当时都是研究相关少数民族的专家,比如说东北的傅乐焕,福建的施联朱,我是在湖南。
张:你们当时离开北京时大致是什么时间?
王
:大概是7、8月份动员,10月份左右离京。
张:当初离开北京是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王
:我们是乘火车离开北京,先到长沙,在长沙有人接待了一下。谢华当时是(湖南省)民委主任,还兼任政协副主席,也是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我们去的时候,他接见了我们。不过,因为他当时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就没跟我们一块下基层。当时我们组的组长是罗雕,东北人,是个南下的干部,我是副组长。任务分工上,他是具体的领导,不跟着下基层,就坐火车到长沙,由长沙我们坐汽车到常德,路上走得很慢,因为当时的汽车都是烧木炭的,走走停停,从长沙到常德走了近两天,太慢了。然后从常德换汽车到吉首,当时是湘西自治州的首府。到了吉首之后,有个叫田荆贵的副州长接待了我们。田荆贵本身就是土家族,湖南省民委,由他具体管我们的事务。湘西自治州年曾经搞过一次调查,那个时候,潘光旦到湘西做过研究。他去时,因为只有一条腿,所以他只能坐滑竿,别人抬着,因为都是山区,所以很不容易。而且他还到过湘西龙山县,接近四川酉阳(今重庆酉阳)一带。等于是四川与湖南交界的地方,都是大山区,比较封闭,(当地)土家族语言,风俗习惯,比如跳摆手舞等,都保留的比较完整,所以他就到那里去调查,调查之后写了一些东西。
张:你们是怎么进行调查的,是分组啊还是别的方法?
王
:因为我们这个组,除了七八个我们学校的老师、学生之外,还有音乐学院的,他们就搞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不仅仅是土家族的,只要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他们都进行研究。湘西苗族的、土家族,尤其是唱山歌等,他们都进行调查。
张:您带的这个组具体是做什么呢?
王
:我带的这个组主要就是调查土家族,包括土家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等,基本上就是这几个比较大的方面。
张:你们是下到山里土家族各个具体的家庭吗?
王
:到湘西之后,我们就分了两个组,一个到了土家族聚居区永顺县,另一个组到了龙山县。当时我们组有个秘书,叫施正一,他就带着一个小组在永顺,我就带着另一个小组在龙山。龙山县是土家族语言保存最多的地区,位置相当闭塞。
张:那当时的生活状况呢,还处于原始状态?
王
:基本上是原始状态。我们当时到龙山县,有个草果市,我们就到那里进行调查。当地的居住条件基本上就是木板房,有的还有比较高档的吊脚楼,一般都是木板房。当地因为多是山坡地,所以水稻种的很少,基本上就是种包谷,所以主食也是包谷。此外,当地还种茶籽。解放前茶油出口还是占湘西出口的很大一部分。
张:他们生活状况怎么样,包括家庭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当时家里头怎么样,有火塘吗?
王
:他们家里边都是这个火塘,火塘基本上白天晚上不灭,老保持火种,主食是包谷做的饼。菜呢,就锅里煮着,也有炒菜。因为他那也有茶油,有炒菜,民风相当淳朴。那时候偷啊抢啊都没有。社会风气很好,相当淳朴。
张:你们去调查是深入每家吗?
王
:我们一般都是每家每户都去调查,还有一个就是有时候人家家里没人,白天就是跟着群众一起下地、劳动,就是边劳动边走访,然后晚上回来再重新整理,主要是(调查)他这个社会生活状况,还有风俗习惯。另外就是有一些老人啊,也问一问他们的历史,包括他们的宗教信仰。
张:您在那里看过摆手舞吗?
王
:没见着。当时都很忙,都忙着大炼钢铁。
张:他那个摆手舞是什么时候跳的啊?
王
:摆手舞是这样,一个是逢年过节时跳,节庆跳,还有一个是婚丧嫁娶跳。在湘西的时候那时候正好“大跃进”,太忙,人家根本没这个机会给你跳。这个跳丧嘛,他不得有个葬礼才能跳丧嘛。后来年我到鄂西去,我才看到摆手舞。那时候(年)我们在湘西搞调查搞了有三四个月,这个调查以后呢,因为这是个点嘛,每个点要写个调查报告。你比如说我是我们永顺写了一个,永顺写了那个叫什么,什么乡来着,土家族的调查报告,是两个调查报告。还有当时不正好是大炼钢铁的时候嘛,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跟人家大炼钢铁去了。因为群众都去了嘛,你要了解,一块儿劳动,也打乱了(调查计划),妇女、老人、精壮年轻人,当时都搞这个大炼钢铁。妇女啊老人啊去地里劳动,当时就是靠天吃饭嘛。完了以后我们就回到这个自治州,就是当时州政府。
张:我打断您一下,在此调查期间,你们住在哪儿呢?
王
:我们当时住在农业社,给了我们一间大房子。
张: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
王
:吃饭在他那个大队,大队长有时给我们弄一点饭,跟他们一样。他们家吃什么,给我们送什么,一样,因为是他们家做嘛。但有时人家看我们挺辛苦,单独给我们做一点。
张:如果晚上写总结的话,那地方没有电吧?
王
:那时候没电,就靠煤油灯,就靠煤油灯来写。
张:白天工作,晚上来写,那不到很晚了嘛?
王
:是,那时候相当辛苦,相当辛苦,我记得我们有时比如说要坐汽车,往别的地方走,一上车这人一会儿就睡着了,当时我们也年轻,都累成那个程度了。
张:本地有没有土匪啊?
王
:没有,那时候土匪没有,解放以后湘西剿匪还是比较彻底的。
主编《土家族简史》
张:当初调查报告要多少万字呢?
王
:一万多字吧。
张:涵盖哪几个方面?这都是您的血汗吧。到州里做了些什么?
王
:嗯,对!到州里了就是这个报告,请他们州里人审查一下。然后呢,我们在州里面,当时吉首大学已经成立了,所以我们到吉首大学去看看他们有没有搞历史的。
张:当时是什么情况您还记得吗?
王
:就是在山沟里面,规模不是很大。当时学生也不是很多,二三百人,他创建没多久。完了以后呢,我们都回到湖南省里面,把这个调查报告给省民委他们审查一下。当时他们审查主要是谢华看一看。
张:没提出什么问题吧?
王
:没,没提出什么。他们谈完了,我们就回到了北京。
张:回到了北京?
王
:嗯,对。那时候还没回北京,完了以后,我们就是在湖南省民委住着。后来采访过这个谢华,主要是谈土家族的问题,他解放以后一直是民委主任,就请他谈一下他掌握的有关史料,我们在湖南省图书馆,还有湖南政协的资料室,我们都查阅过资料,凡有关土家族的材料都收集。收集完了以后呢,那时候要编写这个《土家族简史》嘛,我们就在长沙民委住着,就编写这个《土家族简史》,搞了几个月以后,这个初稿已经出来了。我们送给当时那个民委谢华,还有民委有一个副主任审查一下。然后同意以后,到了年吧,可能是7、8月吧,这个时间我记得,这不一定很准确,就到北京来审稿。带这部简史到北京来审稿,在颐和园那个藻鉴堂,很好。
张:当时是怎样进行审查工作的呢?
王
:当时刘春、历史学家吕振羽,还有就是当时民委有一个副司长,叫什么名字呢,那时候我记得审查人还有七八个呢。
张:当时是光你们湖南组来了,各地的组都来了吗?
王
:不是,他就是简史初稿已经写好了的(来北京审稿),当时我记得的有畲族,福建畲族,还有鄂温克族,东北组来了,还有蒙古族,好像还有回族也来了,甘肃有一个裕固族还是什么族,大概有七八个。住在那儿,在那儿待了一段时候后,又到了这个藻鉴堂。当时有一个三层楼,民委把那栋楼全租下来了,在那儿也比较清静。
张
:审查的过程是什么呢,是面对面的审查啊,还是由您来汇报来审查呢?
王
:不是。他是先汇报一下你的写作过程、经过,然后还可以提出有哪些问题我还没解决。然后就有审查组的人来审,审完以后,大家提出意见之后再修改,就在那儿修改,所以那时候我们就利用一些时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再查阅一下资料,看有没有有关土家族这一方面的资料。这个审查完了以后,就是他们审查组的人提出意见,然后你就在那儿再修改。修改完以后再审查,就这么反复经过两三次,完了以后就说是《土家族简史》,经过审以后就算比较好的一本。印了多少本,我不记得了,很少,就是发给其他组几本当做参考,当时土家族这个(简史)还算可以的,就发给各个组。然后我就又下去了,下去以后帮地方上搞自治州概况。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已经回来了,因为北京大学人家不像我们学校这个学生一样,人家时间一到就撤退,他们大概是年(时间有误,应为年——整理者。)的11月份撤回来的。这样我就又下去,以后又帮这边分了几个组,写了个湘西自治州概况,城步、新化。苗族,全部是苗族,这几个自治县,就等于跟他们县里面的人一起编这个自治地方概况。这个初稿编完以后,就等于我们整个组撤回来了。
张:这个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访谈对象简介
:
王炬堡(—),陕西西安人,年考入西北军政大学,年调入西南财政部财经学校,年调入西南农业大学,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分配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工作。年任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湖南组组长,主要负责土家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撰有《土家族简史》。先后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校刊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
(本文摘自学苑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