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合水镇稻耳轮作让闲田变增收田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www.zlniupixuan120.net/

本报讯(任旭娇林秀姜)冬日暖阳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坝区稻耳轮作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余名当地群众分散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黑木耳菌棒丛中,熟练地将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装入各自的桶内。

“一天80块钱,马上就要过年了,闲着没事正好来找点‘零花钱’。”正在基地务工的香树坪村村民李登平告诉笔者,这个距离他家不到1公里的黑木耳基地,如今每个月可以给他带来多元的务工收入,“不仅我们村,这个基地临近的兴旺、大昔、木腊等村的人都在这里务工。”

年围绕全县“2+N”产业布局,合水镇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财政投入万元,企业自筹万元,在兴旺坝区新建“稻耳轮作”基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产业。

基地占地亩,共发展黑木耳万棒,项目采取“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项目成品由菌棒生产企业按照市场价回收,结合校农结合产销体系,确保菇农利益。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根据黑木耳和水稻的生产周期,该基地通过稻耳轮作的栽培模式,让“闲田”变成“增收田”。

“全年种植黑木耳和水稻预计实现产值.8万元,实现利润.8万元。”基地负责人杨波介绍,黑木耳废菌渣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后,还可减少化肥施用,改良土壤,实现粮食增产。

据了解,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周边人以上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实现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来源:铜仁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