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3个非遗工坊荣登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

▲酉阳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的绣娘们在绣制产品。受访者供图近日,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重庆遴选推荐的鲁渝共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苗绣非遗工坊3个案例入选。▲彭水苗绣非遗工坊培训现场。受访者供图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全国共66个案例入选。重庆入选案例有何亮点呢?2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案例模式在多地得到推广▲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产品展销区。受访者供图鲁渝共建石柱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于年4月建成,位于石柱中益乡坪坝村。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以石柱土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研发销售非遗文创产品,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新农村手艺人,助力群众多点灵活就业。目前,该案例模式已在重庆荣昌区、丰都县、城口县以及广西巴马县复制推广。鲁渝共建石柱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介绍,该工坊以“技能培训+产品代工+计件合作”的发展模式,让众多乡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工坊培训群众人次,有58人进入工坊稳定就业。此外,该工坊还与山东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与服务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非遗工坊发展体系,促进“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变,在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最佳案例名单。非遗产品搭上网络“快车”▲酉州苗绣非遗产品。受访者供图酉阳酉州苗绣非遗工坊于年建成。该工坊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酉州苗绣,通过系统培养、合理分工、市场运作及合作创新等方式,开展非遗技能培训余人次,带动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在非遗保护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非遗力量。该工坊负责人陈国桃介绍,为进一步扩大酉州苗绣的传承人群,在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采取了不交学费、不分年龄、不论性别、不管远近、不限身体素质的“五不”原则和乡村学员自发的“联、帮、带”模式,实现了以点带面,激发了村民学习传统技艺的积极性。值得欣慰的是,工坊通过实体店、对外供货批发、外贸订单、抖音橱窗、淘宝店铺、阿里巴巴批发网等渠道进行销售,年订单数近5.7万笔,收入达万元,成为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以多元方式助力彭水苗绣走出大山▲彭水苗绣非遗工坊九黎城培训站。受访者供图彭水苗绣非遗工坊于年建成,该工坊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水苗绣,以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就业增收为己任,组织当地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众学习苗绣技艺,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与高校及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宽非遗推广传播领域。“工坊先后开展苗绣技艺培训24期,培训人员人,解决居家就业余人次,实现年产值余万元。”该工坊相关负责人说。值得一提的是,苗绣传承人李绍玉与绣娘们一起,将彭水的风景、文化等元素融入到苗家刺绣,打造苗绣旅游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工坊还与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以及高校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创作了苗绣高定时装、鹅岭二厂苗族纹样涂鸦壁等作品,以更多元的方式帮助彭水苗绣走出大山,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新活力。▲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在赶制订单。受访者供图“非遗工坊是一个汇聚各方力量的平台。”市文化旅游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自年以来,在山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文化旅游、人力社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聚焦乡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开展非遗技艺培训期以上,建成非遗工坊67家,参与人数达人次,培育了更多的乡村工匠和新农村手艺人,非遗工坊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