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在彭水黄家镇,村民黄学珍家的门板上一直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80多年前,红军经过黄家镇时,留给老乡黄学珍这样一张字条。如今,这张字条已成了彭水家喻户晓的“传家宝”。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村民黄学珍家的院子里,正房木质大门上是一张复原版“红军留言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
这座始建于年的木架瓦房是一座三合院,中间为正房、两边是厢房,屋梁上雕龙刻凤,斑驳的图案诉不尽岁月沧桑。
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向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发展,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之后转入黔东,开辟黔东根据地。
当年5月7日,贺龙率领红三军余人,从黔江水车坪出发,经桐木溪、青蒲垭到桑柘坪。当夜,红军冒雨奔袭彭水县城,在猪头菁、大堰塘、三肩坡与敌遭遇,迅速突破防线。8日上午9时左右,攻进彭水县城,歼敌一个营,俘敌余人,缴枪余支。
红三军曾在黄学珍老乡家里驻扎,如今,这里成为了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
占领县城后,红军随后进入了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当地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加之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大家纷纷跑到山里躲藏了起来。
因为连日行军作战,战士们又累又饿。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的战士们推门进了老乡黄学珍家里。战士们生起火,做了一顿饭,烧了他家几根柴禾,用了几根大葱,吃了半坛咸菜。临走时,军纪严明的一排官兵们留下6升黄豆作为对这位不知名老乡的补偿,并写下了一张字条贴在了门板上。
红三军走后,躲在山上的村民陆续回了家。黄学珍一进家门,抬眼便看见了门上的字条。他赶忙来到厨房,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情不自禁的捧起黄豆感叹:“红军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呀!”
被红军队伍为民之心所打动的黄学珍决定将这张纸条保存下来。但由于留言条纸薄,粘得又结实,揭下来字条就会撕破。但如果不揭下来,当时正处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一旦被发现,黄学珍自己的生命和字条都难以保住。
直到现在,黄学珍老人家里的门板上仍张贴着留言条的复印件
左思右想之下,黄学珍买来了一张门神画,贴在门板上,把字条盖上。此后,每逢过年,黄学珍都要小心翼翼地揭下旧门神画,换上一张新的门神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学珍精心地保护着字条,盼望着红军再回来。年,当时的涪陵军分区派人到彭水收集红军文物,守护留言条24年的黄学珍老人这才揭去了门神画,露出红军留下的字条,第一次将留言条的故事公布于众。
随后,黄学珍老人将留言条连同门板一起,作为革命文物捐献。现在,这张留言条保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上交留言条时,黄学珍老人请求政府带走原件时再复印一张下来,他要将留言条当做传家宝,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用以教育后人。
“回想战火硝烟的过往,再看今天时过境迁模样,无数中华儿女都引以为傲……年8月12日,汉一小学生,龙奕瑶”;
“滴水之恩当涌泉报,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应珍惜。黄家派出所家属。”……
年,作为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彭水对黄学珍三合院进行保护、修缮,并在此建成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开馆以来,陈列馆的墙上,就挂着一本留言薄。
各界人士在留言簿上记录了一段又一段感恩、期望与祝福
各界人士追寻红军的足迹来到这里,缅怀先烈,聆听“一张留言条”的故事,在留言簿上记录了一段又一段感恩、期望与祝福。
一张字条、一念恩情、一份延续永久的传承。据了解,为了让红军的故事进一步在黄家镇、在彭水生根发芽,在彭水县委县政府支持下,黄家镇陆续打造了红军街、笔架山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红色基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组织员工前往黄家镇重温红色历史,红军街等基地也随之变得热闹起来。行走在红军街上,街口是80年前革命元帅贺龙的身影,街上古民居青瓦木窗、连柱接壁,清朝嘉庆时期的古香古色扑面而来。抚摸着这里的一栏一柱仿佛回到了革命的峥嵘岁月。
走红军路、逛红军街、游红军馆、品红军饭、听红军故事、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成为黄家镇特色红色之旅,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在这里开始融合。接下来,黄家镇也将进一步完善红军街红色、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将红色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