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土家族的圣山写在龙山县里耶秦简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八面山雪景俯瞰。雷勇摄

彭志文彭业忠周金标

洪水齐天万马惊,

田园劫后问神明。

土家兄妹传薪火,

石磨相依守太平。

此诗乃当下著名词家黄叶的《七绝·合磨石怀古》,道出了土家族很动人的传说。

合磨石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小岩门下的土家山寨——里耶镇半坡村易家堡古寨的巨大台地上。

土家族的神话传说中,洪荒时代,武陵山区涨了齐天大水,仅有土家族的兄妹二人——哥哥补所和妹妹雍尼,爬上八面山而得以幸存,洪水退去,山上的神仙劝兄妹二人成亲,以繁衍土家人的后代,但兄妹二人无法接受这种安排,山上的神仙就搬来两扇石磨,来到小岩门上的悬崖边,并对兄妹二人讲,你们把这两扇石磨滚下山去,如果两扇磨子在山下合到了一起,就证明是天意,你们兄妹就可成亲,如果两扇磨子在山下不能合到一起,就证明上天不允许你们兄妹结为夫妻。

按神仙的安排,兄妹二人同时将两扇磨子滚下山去,奇迹出现了——在山下的易家堡台地上,两扇磨子严丝合缝地合在了一起,且正正地立在台地上。

补所、雍尼,就是土家族的祖先;八面山,便被土家族奉为圣山。

八面山:土家族传说的遗迹

处于湘渝鄂交界之地的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用当下时兴的说法,是网红打卡地,旅游产业热之闹之。

这是历史的必然。八面山的自然之独特、人文与历史之丰厚,让八面山“风景这边正好”。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称为“八面山”的地名,至少有五处,分别是湖南省龙山县里耶的八面山、湖南省桂东县的八面山、四川省洪雅县的八面山、重庆市黔江区的八面山、浙江省东阳县的八面山,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仅记里耶的八面山。

著名作家沈从文以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为题材,写了一篇书信体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小说的副标题为:“关于住八蛮山落草的大王娶讨太太与宋家往来的一束信件”,小说里,土家人的报国之志、爱情之美,不知让多少“沈迷”“沈粉”如痴如醉。

沈从文研究的第一人、著名学者凌宇教授曰:“别一个国度”为沈从文对龙山八面山的另一种称谓,一九二六年,《现代评论》连载了沈从文的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此地古为八蛮之地,是土家族圣山,沈先生用此称谓,实另有深意也。

八面山燕子洞。曾祥辉摄

在八面山,土家族传说的“遗迹”,比比皆是。

补所、雍尼在“滚磨子”之前,还经历了“破竹竿”“燃青烟”两关。

补所、雍尼在合磨石所在的台地上成了亲,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于是后人便将这个台地称为“落子坪”。

繁衍、生息,传说中,山上山下,补所、雍尼的子孙越来越多,雍尼为了教化子孙,要大家勤劳勇敢,在八面山西边的悬崖上——今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的悬崖上,化身为一个慈祥善良的母亲,背着自己的小孩,耕种土地,后人将其称之为“背子岩”,乃当今的一大盛景。

雍尼对所有的子孙,一视同仁,为了教化子孙,要大家向善爱美,在八面山东边的悬崖上——小岩门处,化身为仰卧着的“睡美人”,从里耶古镇往上看,真是美不胜收。

年6月3日开始,在里耶秦城遗址的古井里,发现了3.7万余枚秦简牍,后经研究,文字超过20万字。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占迁陵后,复设迁陵县,下辖都乡、啟陵乡、贰春乡。

《里耶秦简牍所见秦迁陵县乡里考》:“啟陵乡位于迁陵县的东部偏南,则贰春乡可能位于迁陵县的西部偏北一带。”“贰春乡产漆,由于漆的生产量大,贰春乡似有专管生漆的官职。”“今溪口所在地为长潭河与酉水的交汇处,其西北八面山是漆树生长的良好地带。”

八面山的生漆,在湘渝鄂边区,可谓远近闻名。

秦时,八面山属迁陵县贰春乡辖地,由于海拔较高,山上漆树盛多,当时就有土人在山上从事割漆等生产活动。

八面山麓的“里耶”,是一个古老的土家语地名,即“肥沃的土地”“肥土”“神奇的土地”,适宜农业生产,是土家族先民对里耶盆地客观地理特征的主观判断,是土家先民最先开拓的地方。

考古发现,里耶盆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都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古代濮人生活在里耶古城遗址区域内。

土家族子孙在八面山及里耶盆地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八面山麓的曹家坡、杨家寨、月吾、牙土、麦子坪、树木峒、岩冲、打虎溪等村寨聚居的土家人,至今仍然会说土家语;八面山顶及周边山麓,遗存了十分丰富的土家语地名。

现在酉水流域的湖北省的来凤,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县,湖南省的龙山县、保靖县、永顺县等地,依然有八部大王传说和八部大王庙遗址。“八部大王”当地人也称八部大神,是指古代土家族八个部落首领,八部大王庙是土家族人祭祀八个部落祖先的场所。

八面山:湘渝鄂边地的名山

亘古江山,浩然星海,隔断万丈红尘。想齐天大水,排山巨浪,裂石崩云。满目洪荒,八蛮辟地种星辰。沈郎国度,河山重整,共享天伦。

兴来信步天际,看酉溪绕甸,雾列新村。日月同辉映,扣弦今古,独驾雷霆。引路清风,坐观岚气染晨昏。鹏程远,挂云帆,举族同春。

词家黄叶,所填《凤池吟·辛丑冬绕八面山行感怀》一词,吸粉无数。

年11月24日至30日,凌宇、黄叶、杜胜东、向邦平、张向阳等一行,从里耶镇开始,深入龙山的内溪乡、咱果乡、桂塘傎,重庆市秀山县的大溪乡、石堤镇、酉水河镇、酉阳县的酉酬镇、可大乡,围绕八面山,且几上几下,对八面山的民族、人文、地质、生态等资源进行系统性考察。

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八面山麓的里耶是楚国和大秦迁陵县治所。里耶背靠八面山面对酉水河,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军从乌江入酉水进攻楚国的咽喉之地,楚国为抵抗溯乌江而上的秦军在八面山下的里耶筑城。

公元前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占迁陵县城,里耶及八面山属秦。里耶和八面山时而归秦时而归楚,上演了“朝秦暮楚”的真实历史。八面山是里耶天然屏障,当年秦军进攻楚国迁陵县就是顺酉水而下或从西边翻越八面山突袭迁陵县城(里耶)。

位于八面山下半坡村易家堡的“合磨石”。周金标摄

五代时期,八面山是南楚马殷属地,但马殷鞭长莫及,实际上由当地土著部落或土司统治。

《酉阳直隶州总志》:“八面山在州治东北二百一十里大江里、小江里境上,高十里,亘百余里,顶广二十五里。五代时楚王马殷尝于其上筑城,不果。”

八面山,明清时期先后属保靖宣慰司、大喇巡检司、永顺宣慰司;清改土归流后,南部属龙山县三甲里,中北部属四甲里;民国时期南部属龙山县里耶镇第十二保,北部属大达乡(今内溪乡)第七保。

年在八面山设青鱼、八面两个乡;年,青鱼、八面两乡,合置八面乡,治所青天坪;年改为八面公社,年复改为八面乡,下辖大坪、云山、青鱼、青天、中营、争先、天堂7个村;年八面乡整体并入里耶镇,原7个村并为自生桥、云顶、真仙、天堂4个村。

据地质专家杜胜东介绍,八面山的高山喀斯特地貌奇观、各类地质现象,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是地球历史给人们创造的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在2.54亿年以前八面山还是一片汪洋,中生代(距今2.52亿年)以来才逐渐隆起形成向斜山,新华夏系构造创造了八面山的奇观。

八面山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至5公里,南北两头尖尖翘起,形似一条狭长形的船。山顶海拔标高一般至米,最高点背子岩海拔标高.80米(国家三角点),与山下秦城里耶相对高差大于米。

山上为距今2.54至2.99亿年二叠纪时代海相沉积的一套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属富水性丰富到极丰富的岩溶含水岩组。其下部为距今4.23亿年以前志留纪时代海相沉积的以页岩为主的相对隔水层。

从山上地层整体形状及特征看,八面山就是一座悬挂在空中的积水盆地。盆地周边是陡崖,盆地内奇峰、石林、自生桥、盲谷、洼地、落水洞、漏斗、溶潭、溶洞、地下河等景观,星罗棋布。

八面山东翼相对较陡、西翼相对较缓。受此影响,八面山上的地下水主要由东向西径流,形成“吃湖南、屙四川(今重庆市)”的格局。

八面山背子岩。周金标摄

八面山东、西两侧地形地貌也形成明显差异。八面山东面地形相对较陡,斜坡中、下部为密集的峡谷,如土车沟、西眉峡、长潭河、树车沟、川洞河、斑竹园、曹家坡等,从每一个峡谷的尽头仰望八面山,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丽、壮观。悬崖峭壁下面为茂密的森林,不同季节来到八面山又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春天白色的悬崖与绿色森林、夏天森林中成群瀑布、秋天红色森林的点缀、冬天悬崖冰雕与雾淞银装,都是美得有“毒”的靓丽风景线,让人欣喜若狂。

里耶八面山得名,与其独特地理形态特征有关。

酉水河是沅水一级支流,古称酉溪、白河,发源于湖北宣恩,经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来风县流入重庆市,沿着八面山西麓经酉阳县大溪镇、酉酬镇、酉水河镇、秀山县大溪乡、石堤镇转向东流,经龙山县里耶、保靖县清水坪、比耳、龙山县隆头、保靖县碗米坡、迁陵流入永顺、古丈,在沅陵汇入沅水,酉水河呈“L”型将八面山裹在怀中,八面山就像一艘航行中的巨船,酉水河就像这首巨轮航行溅起的波浪线。

里耶地方文化人撰联:八面山山八面面面威风,自生桥桥自生生生不息。

楚秦置迁陵县时,迁陵县治所就设在八面山东南麓的里耶,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记载的地名虽多,但大多是郡名和县名,没有记载八面山;汉唐以后至清改土归流前,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糜政策”,由于“汉不入蛮,蛮不出峒”,史料中没有发现关于八面山名的记载。

改土归流后当地的县志、碑刻、家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八面山的记载。

八面山西边山下的重庆市酉阳县酉酬镇和平村。周金标摄

清道光时期,龙山县叶家寨叶尚谨夫妇墓碑载:“秀山边冉土司,强争八面山口,屡次犯境,猛蝎难当。我祖设计,大破冉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石通纂》田仁利校点编著)。“强争八面山口”是指酉阳冉氏土司与永顺彭氏土司争夺八面山南端山脚酉水河边的鲁碧潭(今里耶镇大板社区)。

沈从文先生在《白河流域几个码头》这篇散文中亦写道:“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见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上面一坦平阳,且有很好泉水,出产好米和杂粮,住了约一百户人家。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

20世纪80年代,台湾著名作家胡楚卿回里耶探亲,回台后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八面山高酉水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