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扎染邂逅享劳动乐趣峡江县实验小学l

初闻扎染·遇见

小科普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数千年历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次接触扎染的孩子们,

被色彩斑斓、图案层层变化的扎染作品,

吸引住了目光。

一块布,一扎皮筋,

蓝色的染料,

和孩子们充满创造力的童心相互碰撞。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让孩子们接连发出阵阵赞叹,

感受创意扎染带来的无限美好!

智慧生出的花

初次尝试,

孩子们兴致高昂。

毫无经验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奇的挑战。

01

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

他们叠扎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将白色的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好,

然后用皮筋扎起来,

皮筋紧紧缠绕的部分不会被染上颜色,

仍是最初的白色。

扎得越结实越密,颜色越少进入,也就越多留白,图案比较清晰。

02

将染液按照自己的心意,

浸润白色布上。

03

把浸满染料的白布拧干

04

一张小小的布,通过色彩点缀,

创意出美妙的图案,

而最终染出来的颜色,

就像谜一样令人期待,

这就是扎染的神奇之处,

你永远都猜不到它打开之后的样子,

每一件手工扎染的作品,

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

正如孩子们的童年,五彩缤纷!

在彩色相间的图案之中,

扎染的是一份民间艺术的传承。

无序的捆扎之中,

带来的是创造和惊喜,

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里,

烙下深刻的印记。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让我们继续将这中华传统的美好传承下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堂精彩的课需千锤百炼、取长补短,博取众长,才能绽放光芒。

好课多磨,“磨”就是用心,“磨”就是责任。磨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交流的默契,磨出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提升教材的高度。9月23日下午,在曾素玉老师试教后,肖瑾瑜副校长精心组织评课,听课老师积极发言。

肖瑾瑜副校长说:

1.教师的导入要亲切自然,走入学生当中,尽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2.课堂问题设置要细化,具有导向性。

3.在展示环节,教师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