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晓宁种好一粒米,带动一方人

年5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作为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对口帮扶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桐岭村、花田乡花田村、浪坪乡浪水坝村,并根据派驻点农业产业实际情况,选派3名专家分别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3个村确定主导产业,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今年5月,新老驻村第一书记完成轮换,而新的故事也正在被续写……

水稻,是桐岭村的支柱产业。

5月,尽管是第一次到桐岭村,杭晓宁却对这片土地感到格外亲切。在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市农科院水稻专家姚雄的带领下,乡亲们复垦了荒废已久的田地,播下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品种“渝香优”,发展了多亩水稻。

杭晓宁感到格外亲切,是因为水稻和他研究的领域息息相关。

“水稻收获后,村民担心秸秆上会有病菌,如果将其还田会影响明年水稻的种植,从而将其烧掉。”杭晓宁解释道,“但一方面烧秸秆会污染空气,另一方面秸秆富含碳氮钾元素,是一种很好的生殖肥料。”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丰产减排技术”是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和重庆市的主推技术,也是杭晓宁负责的项目。成为桐岭村第一书记后,他决定从“绿色”“可持续”入手,开始在村里推广这项技术。

“先使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再加入适当的腐蚀剂,让秸秆快速腐蚀到田里,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后续肥料的使用。”杭晓宁称,“不仅更加低碳环保,也能减少种植户的成本投入。”

推广过程中,有的村民却不“买账”:“烧秸秆就能将病菌烧死,何必搞这么麻烦?”“一亩田才三四斤肥料,能节约几个钱?”

面对大家的质疑,杭晓宁迎难而上,自己说大家不信,他就邀请县农委的专家来田里给大家讲。但思想工作始终是一个长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做。眼见年纪较大的村民说不通,他便动员起村里的年轻人——“80后”种植大户李高飞。

李高飞种了多亩水稻,面对新技术他甘之如饴。

最终,在李高飞等人的带动下,该项技术最终推广了余亩。9月,专家对水稻进行测产和品种选育性数据分析后,测算出平均亩产.5公斤,比当地大面积生产增产6%左右。

“我们就是要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水稻的附加价值,让大米不仅好吃更增产。”杭晓宁兴致勃勃。

品质决定价格。在技术的加持下,桐岭村出产的稻谷每斤能卖到4.5元,打成米每斤卖价达到9元,并在竞争激烈的大米市场逐渐“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在丰富产品形态上,市农科院创新提出“鲜米”的概念。

“加工后的大米对温度的要求更高,温度越高,米品质下降得越快、米香味也消失得越快。”杭晓宁称,“通过在大米中注入氮气,可以更好地锁住米香味,品质也更高。”

而今,一罐罐“鲜米”,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出桐岭、走出酉阳,成为全国各地人民的新选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