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看重庆酉阳文化赋能乡村增彩

北京看雀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10059087.html

「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1月7日消息(记者白刁尹通讯员彭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产业是乡村的基础,文化是乡村的未来,只有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才能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乡情有来处,让乡愁有归处。

花田乡何家岩村丰收的喜悦(央广网发彭媛摄)

近年来,重庆酉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紧围绕“”战略目标,立足生态人文资源,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大力实施以文促建、以文兴旅,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一曲描绘着“诗”和“远方”的乡村文化振兴之歌在当地不断唱响。

艺术赋能乡村刷新农村颜值

背篓、搭斗、铧口……一件件旧时代农民生产、生活用具被画上居民房墙;《美好攀升》《荧光》《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等艺术作品伫立在村里,这是酉阳县举办“希望花田——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的成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这样一件件具有特色的农村生活的艺术作品,在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成为现实。

乡村艺术季作品(央广网发彭媛摄)

“这些艺术作品把我们的村庄装饰得很美,每一件作品都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茶余饭后还能感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谈及根植在何家岩村寨里的艺术作品,村民何绍华脸上洋溢着自信。

据悉,年7月至10月,来自国内的顶尖艺术家及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的30多名艺术家吃住在村,与何家岩村民历时2个多月,共同创作了29件各具特色的乡村艺术作品,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一幅共建、共创、共享的壮美乡村田园画卷在花田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艺术季作品柴扉美术馆(央广网发彭媛摄)

“搭斗、板凳、蜂桶等农具依次从下往上组装成一架楼梯,梯子底部的搭斗用来收割和存放粮食,寓意温饱,梯子中间是铧口、犁耙,再往上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最后是蜂桶,象征着村民通过勤劳与奋斗,由苦到甜,终将收获甜蜜的幸福生活。”艺术作品《美好攀升》创作者之一符彪介绍,该作品采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何家岩的生产、生活工具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何家岩的山地风貌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象征着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融合中,攀升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些艺术作品涵盖光影装置、声音装置、木质雕塑、墙绘涂鸦多种类型,每一件都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增厚了何家岩的文化底蕴,实现了艺、文、农、旅深度融合。”何家岩村党支部书记陶涛说,艺术家们将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以艺术为桥梁,让艺术滋养群众心灵、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了村民的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为花田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盘活非遗文化增加村民收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百姓生产生活的“活化石”,这些传统的文化技艺,犹如一座座可以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从中能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如何使非遗文化得以活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也留住乡愁?酉阳县通过支持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非遗工坊,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形成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民们绣织苗绣作品(央广网发彭媛摄)

“酉州苗绣”是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7月3日,“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代表陈国桃以花田乡是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乡镇为契机,把苗绣非遗工坊搬进了花田乡何家岩村,标志着花田乡苗绣培训班正式开班。

55岁的胡兰是何家岩村留守家中的妇女之一,前两年胡兰的丈夫查出了直肠癌,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而除了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的她也干不了重活,靠着两个女儿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作坊住进了何家岩村后,吸纳了当地的留守妇女前来培训学习,胡兰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来作坊上班,一天能拿到5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赚到元,生活费也有了。在这里缝制苗绣,活路轻松,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还能为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在陈国桃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已经掌握了绣制技巧,能够绣出一些简单的苗绣产品。”在胡兰看来,苗绣作坊开到了家门口,生活有了奔头,也更有了希望。

苗绣扎根传统村落,手工作坊开到村民家门口,不仅让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增收,还极大地传承了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花田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酉阳旅游文化,成为了酉阳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我想通过手中的一针一线,把苗绣传承下去,让苗绣更好地在酉阳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苗绣之花。”陈国桃说,她将融合酉阳生态人文资源,让前来花田旅游的游客能够在非遗工坊里体验苗绣技艺,还要通过苗绣产品,把花田绣出来、把梯田绣出来、把菖蒲盖绣出来,绣出农耕文化,绣出酉阳桃花源,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游客停得下脚步,也让更多人知道酉阳的乡村振兴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热情

文韵与国韵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酉阳历来注重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致力于红色资源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做大做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成为传承红色血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赵世炎烈士纪念广场(央广网发彭媛摄)

龙潭古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的每一所学校每月会安排一堂“赵世炎阅读课”,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演讲、师生讨论,营造“尊世炎、学世炎、传世炎精神”的文化氛围。此外,每当传统佳节到来,该镇的学生们都会到赵世炎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在“世炎精神”的熏陶下,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随着红色旅游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赵世炎烈士故居吸引了本县及周边区县不少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清明节、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到这里瞻仰烈士风采,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据龙潭古镇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曾越介绍,今年来,龙潭古镇红色旅游市场继续升温,赵世炎烈士纪念馆成为酉阳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酉阳乡村振兴一张牌(央广网发彭媛摄)

无独有偶,在酉阳南部,还有另一颗璀璨的红色明珠——南腰界。

“现在人气起来了,我们的生意也更好了!”位于南腰界红军广场不远处的一家超市老板罗群说,红军街以前是一条穷困潦倒、无人问津的破旧老街,通过打造,如今已成为了“香饽饽”。

“近年来,南腰界在全国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今,从全国各地到南腰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南腰界游客量成倍增长。”南腰界镇党委书记秦勇说,南腰界是革命老区,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以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街、红军寨为中心的旅游区,还将与沿河、印江、松桃、德江等周边区县共同发展,打造以南腰界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让更多的老区人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幸福新生活。

如今,行走在酉阳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高质量文化供给带给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酉阳的老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未来,酉阳还将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着力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让文化遗产变文化资产,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打造“全域桃花源、满满幸福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