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们本次与Y同学访谈的全文:
Q1:“播音”与“主持”这个定义非常的宏观,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的?
A1:以望文生义的方式对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定义进行阐述,最具代表性的为:“播音主持就是那些主持人,新闻工作者所学习且具备的专业能力”。“播音是有稿子的”“播音是念稿”而“主持是无稿的”“主持是即兴口语”。“播音与主持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着原则的区别”。
我的理解是:我们必须从多学科的角度,借助语言学和传播学的最新理论来加以研究和分析,并尽可能用实践的例证加以说明。
Q2:在一路探索中,你更倾向于播音还是主持?
A2:年,线上智博会智汇八方新闻中心首场媒体线上群访活动我是主持人之一,当时我的任务是带着线上观众了解智能化技术和产品,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锻炼,还让我对重庆的认识又有不少改变。这种改变还在第六届“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薰衣草有美·诗书画有爱”公益助农之旅活动中、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上,都让我真正了解播音与主持这两者都需从理论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以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
所以很幸运在高考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愿到重庆大学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就读,在重大的这两年里,我通过参加很多活动、游览重庆,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另外,我还把重庆的神韵都编进了我的播音和舞蹈。像洪崖洞、磁器口……这些地方带来的灵感,都融进了我的作品中,我很好的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最终这些都成为了我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我更加确定自己在大学需要继续探索这个领域。至于两者的倾向,这是双重选择的。
Q3:你是从何时喜爱上传媒这个领域的?
A3: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当主持人的梦想。每次看到电视机里的主持人站在华丽的舞台中央,光彩夺目,面带微笑,表情大方自然,那个梦想就更加坚定了。4岁起我就开始学播音与主持、跳舞,在我看来,播音也好主持也罢,他们是都最好表达情绪的方式。
为了让梦想更加根深蒂固,上中学那几年我的习惯通常是这样的:
每天早上起床洗漱的时候就开始放新闻,让它能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我有很多个很厚的本子,我喜欢去积累一些名人名言以及不同类型的即评素材,分类去整理比如像社会类、教育类,在日常中遇到什么类型的即评题目就可以想到许多和它切合的即评素材;另外,我也非常喜欢去看各种不同主持人大赛等相关类型的视频,我经常去模拟主持董卿、朱迅、康辉老师等这些知名主持人的节目,久而久之自己就慢慢“上道”了。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培养,也可能我本质上是一个爱表达、爱思考、爱阅读的人吧。
Q4:对于学弟学妹们,你建议他们从何开始自己的活动呢?
A4:抓住什么做什么总是没错的,没有谁能保证在最开始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便知道日后也会产生很大变化。我一般在学习之余,喜欢在重庆近郊旅游。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山娇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乡前进村半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山羊村等,这些都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我都为他们拍过写真,我把多元又热情的重庆编写在了我的作品中,去社区和学校表演。
课余时间,我也积极的投身于公益,去敬老院陪给老人们聊聊天,到山区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这些活动让我更更加熟知自己到底是要成为问什么类型的选手,比如文艺类、新闻类、解说类、国际关系类等等。
所以留心网上的、身边的组织,去结实更多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去多听,多看,多想,留心小事,便可以积硅步以致千里。
(参加的活动之一)
Q5:为什么选择去澳洲学传媒?
A5:媒体人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一篇成功的文章、主持、传播背后,都需要无数的总结和积累。我相信选择它的人都是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对已知常读常新,对未知保持好奇心,我也是!
近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不论是火遍大街多vlog还是短视频,都蕴含着极大的能量,而且我自己对营销、自媒体传播很感兴趣,业余时间也有在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反响还不错。所以对于传媒人来讲,传播及营销理想或许是我们封存在心底最珍贵的信念,所以抱着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传媒行业、拓宽职业选择的想法,我决定去海外读研学习先进知识技术的想法。
所以对留学的要求我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点:
1.院校排名一定要靠前,回国认可度高;
2.专业精准匹配,最好能有海外工作机会。
所以在重庆新东方前途出国老师们的综合评估下,把目标锁定在了英国和澳洲。因为传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而现实是英国1年的研究生时间太仓促可能没有太多实践机会,相反,澳洲还能申请到排名更高的院校,这样对比下来就很明显了。
在墨尔本大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