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这个贫困县的致富秘笈,竟和q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重庆市毗邻长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绿树成荫,山青水秀。但实际上,重庆的一些地区,近年来,却遭受着一种被称作“地球癌症”的石漠化威胁。发生石漠化的地方水土流失,岩石裸露,难以开垦耕种。

特别在重庆的东南部武陵山区和东北部秦巴山区,石漠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石漠化,当地政府和农民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因地制宜,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多副“解药”,实现了山头绿起来,群众富起来,企业活起来。

“解药”之一:石头缝里种椒树

所谓石漠化,就是石质荒漠化。中国是世界上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重庆又是我国8个石漠化严重发生的地区之一。

七月下旬,正值青花椒成熟的时节。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的这一片山坡上,一大早村民们就忙着进行花椒采摘前的最后一次施肥。

这片种植青花椒的山坡,沟壑纵横,石头遍地,只在石头缝中有一些薄土,在以前只能生长一些零星的杂草,被村民们形象地称做“岩窝土”、“岩旮旯”。而这种现象的学名,叫做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景波:地表的土层被破坏了,经过雨水冲刷展现在外面的就是岩石,光秃秃的什么也不长。

中国是世界上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皆有分布。重庆市岩溶土地总面积.83万亩,其中石漠化土地.96万亩,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27.4%;潜在石漠化土地.22万亩,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26.6%。重庆的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两翼。

重庆民间有句俗话:养儿育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说的就是酉阳、秀山、黔江、彭水这几个位于渝东南石漠化地区的区县贫穷落后,生活艰难,是一个让人吃苦受罪的地方,其中秀山和酉阳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花椒种植大户田景宏:差不多20年以前,那些老农民有种过玉米、红薯、马铃薯之类的。收成不行,那时候是只是为了要填肚子,那时候生活都很困难,我们这些地方。

酉阳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土地约31万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近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27%。在石漠化地区农民传统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这类作物每年都需要翻土播种,对保持水土往往弊大于利,而且土地薄,产出少,辛苦一年勉强糊口,石漠化成为岩溶地区贫困之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缺少水土满是石头的山上能种活的植物本来就不多,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酉阳县也做了不少尝试。最早他们推广过杨树,这种树属于生长期较快的速生树种,但喜欢大水大肥,在石漠化土地瘠薄的环境下水土不服,生长极为缓慢,且病虫害严重,最终这一项目以失败告终。

后来,当地又陆续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治理尝试,栽植一些水果类品种,都因为没有把握好市场、品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原因,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到了年,一家专门从事青花椒的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来到酉阳,他们的投资意向和政府治理石漠化的目标一拍即合。

重庆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规划部主任李贵钢:青花椒就是治理石漠化的先锋树种,因为酉阳的石漠化比较严重,喀斯特地貌比较多,这种情况我们就把青花椒做为一种树种来试验了一下,确确实实在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方存活率很高。

与在石漠化地区可以存活的其它作物相比,青花椒根系分布浅,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而且生命周期长达四十年周左右,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固土保水的生态效益,都远远高于农民传统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

泔溪镇这片曾经的荒坡,属于重度石漠化地区。现在种植大户田景宏的亩青花椒初花挂果,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要摘取这些在石头缝中结出的果实,田景宏深知其中的不易。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花椒种植大户田景宏:想来承包这块地的时候,有四户人来和我竞争。

曾经的荒山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原因很简单:这片青花椒是公司利用国家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经费及荒山造林补贴进行前期种植管理,一到两年成活以后再交给种植大户,不需要任何转让费用。

重庆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泔溪农业技术园区主任田洪明:一亩地那时候好像是多元补贴,能够覆盖成本,前期工程能够覆盖。基础设施是水电局,水池属于水电局投资的,路属于交通局投资的,以工代赈的项目,那这些就还是政府投资的政府投资的。

而在椒农接手以后,公司不但继续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而且还负责花椒的收购,而椒农为此支付的费用就是最后的收入的15%。更为关键的是,为了分担市场风险,企业对花椒实行保护价收购。

重庆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规划部主任李贵钢:酉阳县政府在和我们在入驻酉阳时,就签了一个合同的,就说必须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那么就有一个6块钱的保护价,低于市场价格也按6块钱收,市场价格比如说太疲软了。3块钱5块钱,我们都按6块钱执行,超出6块钱以外我们有50%风险分摊。

所谓50%的风险分摊,指的是在当年市场收购价高于保护价的情况下,差价部分由公司和椒农五五分成。比如保护价为6元,而市场收购价为8元,其中的两元差价1元归农户,1元归企业,最终收购价就是7元。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花椒种植大户田景宏:我们是吃了定心汤圆,不管多与少,我们价格最基本的底线在那里,我们不用去担心什么,只要安安心心、专专心心地把自己的产业搞好管好。

有了公司做靠山,从来没有花椒种植经验的田景宏不用担心技术,不用担心市场,在拿下了承包权后,安安心心精耕细作,迎来了满山遍野的累累硕果,而和他一起分享丰收果实的,还有前来帮工的将近号村民。

剪枝的村民每天的工钱固定是70元,摘花椒的村民工钱则按每斤一块二计算。这几年随这一大片山坡上陆续种上了青花椒,远远近近的村庄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帮工的行列,守着家门口他们又能多一笔收入。因为正值暑假,采摘大军中出现了不少孩子的身影。正当山上的采摘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山下的田洪明也在随时准备着收购椒农送来的花椒。

重庆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泔溪农业技术园区主任田洪明:像这种种在石漠化的地上的有多亩,估计今年收成应该在十七八万斤,去年才五万斤。

虽然产量节节高,不过这个时候的田洪明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眼着就要下雨了,这是他在采摘季最担心的事情。

接到田洪明电话的田景宏也有点着急,虽然这边雨还没有下下来,但是他赶快提醒大家采取保护措施。村民们都是有备而来,早早地给采摘下来的花椒盖上了雨伞或者布匹。

这位村民一路小跑回去,和大家一起,想赶在下雨之前多摘一点。好在大山里面十里不同天,雨云从远远的山下飘过,丝豪没有耽误采摘进度。

快到中午十二点,田景宏早早地在山脚布置好了收购点,等待村民们把上午采摘好的花椒送来。孩子们下山最利索,巴巴地指望着自己的劳动能多换点零花钱。

有刺、有叶、受潮,都是属于质量问题,公司虽然有保护价托底,但如果花椒达不到标准,就会被拒收。趁着暑假帮着大人忙活的这些孩子,总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让他们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而村民们交上来的青花椒,他都是先记账,采摘季结束后一起结算。

四万斤的花椒,按照收购价6元计算,今年田景宏能够收入24万元,和前期投入的化肥农药人工的成本基本相当。初花挂果就能有这个收入,田景宏觉得很是满意,因为越往后花椒收成会越好。

田景宏早早打听了一下,今年青花椒行情不算好,附近区县的收购价大概在4.8元,他庆幸能享受6元的保护收购价。而且政府为了鼓励椒农做好田间管理,对增产部分还会有5角钱的补贴,田景宏的青花椒今年第一次挂果,都属于增产,这就意味着,他每斤青花椒能得到6.5元,比市场价格高出了1.7元,4万多斤的青花椒就能多卖7万多块钱。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景波:经济作物是三分栽七分管,如果说栽出去的青花椒或者其他产业,不管的话它的产量就会下降。县财政掏钱,我们从整合的涉农资金整合里面挤出一部分钱,通过这个来激励老百姓去加强对青花椒的管护。

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酉阳县现在青花椒种植面积21.5万亩,覆盖全县37个乡镇街道,1.3万多农户4.5万人参与种植花椒发展产业,治理石漠化面积达15万亩,年近余户花椒种植户初投产,合计产量达万斤,户均增收近元,在石头缝里结出了丰收果,成为酉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绿色引擎。

“解药”之二:石漠之上杉树旺

石漠化治理是场持久战,因地制宜选树种,因势利导做推广,才能让合适的树种在石头缝里扎下根,开出花,结硕果。为了让山头绿起来,让群众富起来,让企业活起来,当地政府和农民积极探索种植椒树之外的新模式,逐步摸索到治理“地球癌症”的第二幅“解药”:石漠之上种杉树。

入伏第一天,酷暑难耐,天色刚刚阴了一点,酉阳县龙潭镇官偿村的村民谭学芳就忙着出门。在离她家不远的山头上有片杉木苗,夏天树长草也长,树要长得好,草就得勤锄着点。

谭学芳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丈夫前几年因病去逝,家里没了顶梁柱,之前为治病还欠了不少钱,三个子女都在外打零工,经济状况也不好,这几亩山地是家里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在种杉树之前,都是种的玉米。

三亩地产一千多斤,这个收成并不算好,主要原因就是这片土地位于潜在石漠化地区。所谓潜在石漠化指的是坡度大于15度的非梯化旱坡地、草地等,林灌草植被稀疏,成土条件好但水土流失明显,有岩石裸露的趋势,在人为干扰的因素下有石漠化发生的可能。

而当地村民传统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这些农作物都需要频繁的翻土,易造成土层松动,在强力雨水的冲刷下造成泥土流失,加速石漠化进程,既缺乏经济效益又损害生态效益。及早种植能够保水固土的树种替代玉米这样的传统作物,无疑是制止和逆转石漠化趋势的关键。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景波:我们酉阳这几年发展,在石漠化地区发展杉树好处就是生长快,管护的成本比较低,对老百姓劳动力的需求没有经济作物那么大。

杉树因为根系浅、抗旱,适于在石漠化地区生长,而且杉树材质轻柔,耐腐防蛀,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占我国建材用料的四分之一,经济前景看好。现在,谭学芳的三亩地都种上了杉树苗。

这些让谭学芳有指望的苗苗实际上是酉阳政府为了鼓励老百姓们植树造林,引导种植大户帮老百姓们种下的。大户们使用国家的退耕还林资金支付种苗和人工费用,五年以后树苗存活再直接交付给村民。这五年间雇佣村民进行看护,这就是说,自家地里种上了杉树苗,谭学芳不但不用出一分钱,照看这些树苗还能有收入。

五六千块的打工收入当然不止来源于这三亩地,从五年前开始,村里就开始陆续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现在一共有三千多亩林地,需要谭学芳和其它村民去打理。在对面山头的那片杉树林已经初见规模,里面还有谭学芳家另外三亩地,就是五年前流转出去的。

按谭学芳的说法,村里的人都愿意按这两种合作模式把地流转出来种树,现在全村按五年归还的模式种了0多亩,二八分成的模式种了多亩,有了这位大老板冉景全,山也绿了,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但是给农户们又是赠送又是分红,还要搭上劳务费,那他这生意还怎么赚钱呢?

这位40多岁的中年人就是冉景全。做为土生土长的酉阳人,他从小目睹乡亲们在石头缝里刨食,山越挖越荒,日子越过越苦。因为生活所迫,冉景全17岁时就前往福建打工,从事林木种植行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他成了一名在这个领域颇具实力的包工头,积累了大量荒山造林的经验,也逐步萌生了回家乡造林治理石漠化的想法。在酉阳,他首先包下的就是这片已经中度石漠化的山坡。

不过要造福家乡,也得先把账算明白。当时冉景全一下承包了一万多亩荒山,每亩除了享受国家元左右的荒山造森补贴,他的收益主要还是靠木材销售。

冉景全这笔账的底气来自于他所选择的树种。虽然也是杉树,但他种的都是从福建引进的改良后的品种,生命力强,能够在石漠化地区扎根存活,而且出材率更高。

十年树木,冉景全有信心,自己的经营最终能在家乡这些的石头山上得到回报,而在酉阳,还有不少像冉景全一样的造林企业、大户,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在全县种植面积达到8万多亩,治理石漠化面积近5万亩。在这片石漠化的土地上,以前的荒山不但正变成青山,还将会变成金山银山。

半小时观察:“地球癌症”治理需标本兼治

裸露在岩石表面的土壤非常脆弱,一场大雨就可以轻松冲走一厘米厚的土壤,而要自然“长出”一厘米的土壤却要一万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治理石漠化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

治理“地球癌症”好比给人治病,防患于未然要远远好过病入膏肓,在治理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预防,尤其是在石漠化发生的潜在地区和石漠化的初期地区,我们要改变不利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防止、延缓石漠化的发生。一手抓治理、一手抓预防,标本兼治,这才是给“地球癌症”开出的最好药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