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多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麻旺镇平桥村村民庹汉勇的多亩饲草,就要迎来今年第一茬收割。即将收割的多吨饲草,早已被当地及周边区县的养殖大户订购一空。
像庹汉勇这样的种草大户,在我市凤毛麟角。来自市农业农村委的资料显示,年我市养殖牛羊的饲草需求总量约万吨,本地供给为万吨,有约万吨的缺口,需要用青贮玉米、豆粕等进行填补,导致了人畜争粮的问题。
日前,市农业农村委印发《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年,我市肉牛、肉羊出栏量将分别达到60万头、万只。同时,《规划》把优质饲草料供应基地作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的6大重大工程之一,将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以满足我市牛羊养殖的需要。
重庆可利用的宜草山地有上千万亩,为何还会出现饲草“缺口”?又该如何补齐饲草产业短板,提高自给率,进而促进畜牧业发展、端稳“肉盘子”?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发展饲草产业,能有效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图为去年6月,南川区大观镇农民在收割饲草。
不敢种
基础设施不配套种植成本高
5月30日,庹汉勇领着10多名工人在基地做最后的准备:锄草、追肥、挖排水沟、整理便道……确保第一批饲草全部归仓。
“小庹,今年应该能赚不少钱吧?”
“老辈子,种草草能发啥财,有碗稀饭喝就够了。”
被庹汉勇称为“老辈子”的是泔溪镇村民徐田勇,一大早,70岁的他就专门乘坐乡镇客车来到小庹的饲草基地。望着一片片生长繁茂的皇竹草,他一脸羡慕。庹汉勇则有些不好意思:“老辈子,等我们的‘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熟起来,一定第一个发展你。”
庹汉勇为啥一再给徐田勇道歉?因为在这之前,庹汉勇已连续三次拒绝了徐田勇学习种饲草的请求。
49岁的庹汉勇是平桥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年,看好农业前景的他从沿海返乡回家,在平桥农业园区流转了40亩地从事养殖业。后来他发现种饲草有钱赚,年索性关闭养殖场,将全部精力放到饲草种植上。
由于踏实肯干,庹汉勇种的饲草产量高、品质好,不仅卖到了渝东南其他区县,还销往贵州、湖南、湖北等地。渐渐地,他的饲草种植规模越做越大,从麻旺镇平桥村拓展到相邻的泔溪镇泔溪村、太平村。如今,他种植饲草多亩,成为重庆为数不多的饲草种植大户。
庹汉勇种饲草赚到钱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去年10月,徐田勇兴冲冲地找到他想学种饲草,但庹汉勇却连续3次婉拒了。
第一次,庹汉勇向徐田勇解释,种植饲草对劳力要求大,“老辈子”干起会很吃力。几天后,徐田勇找到庹汉勇,表示他回家打听了一下,在村里能请到工人帮忙。可庹汉勇依然拒绝:“1个工人至少要支付1万多块的工钱,你能接受吗?而且,你们那片是巴掌田、鸡窝地,即使种出来了,找机器收也很困难。”
一周后,当徐田勇再次找到庹汉勇时,后者被老者发展饲草的热情打动了:“老辈子,我也一直想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大家一起种饲草,但情况复杂,我不得不放弃。”
放弃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交通问题。庹汉勇说,饲草一般种在坡地上,为方便运输,必须有公路或便道通达田间地头。但目前周边很多适宜种饲草的地方,不能满足这一条件。
二是成本问题。庹汉勇算了算账,种一亩饲草可收入元,而请工人用背篼将一亩饲草从田里背到公路边,需要20人背一天,需要支付工钱元,再扣除元农资等成本后,种一亩饲草只有余元的利润。
他坦言,饲草前景好,想种的农民多,但最后一算账觉得不划算,所以都不敢种。
(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处处长向品居:饲草种植地以坡地、零碎地为主,由于生产地块条件差,绝大多数饲草基地都没有便道与之相连,这就造成农民想种却不敢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在合川区肖家镇,专家查看饲草生长情况。
不愿种
收割机水土不服种了饲草收不回来
与庹汉勇一样,丰都县大地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牧歌”)总经理张华静凭着规模化种植3亩饲草,也赚到了钱。不同的是,庹汉勇每年能将饲草基本收完,张华静却只能收割亩。
大地牧歌公司机械化水平较高,投入在现代农机上的资金近万元,为何会出现饲草种了收不回来的情况呢?
张华静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内乳业知名企业黑龙江完达山奶业集团实习,回渝后做过商贸和林业相关工作。期间她发现西南地区不少牛羊养殖户缺少饲草这一商机,年,她决定在丰都县许明寺镇发展饲草产业。
与一般种植户不同,由于大学学的农学专业,加上走南闯北见得多,张华静坚信,种饲草跟种粮食一样,一要讲规模,二要走现代机械化之路。因此,她购进了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销量大的农机。
年7月,饲草第一次迎来收割,公司就遇到北方农机“水土不服”的难题。
“北方养殖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土壤碱性重、较干燥,而南方是酸性土壤、多黏土,加上饲草收割季节重庆雨水多,北方农机往往陷在泥潭里,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张华静只好火速请来当地40多位农民人工收割。
但问题又来了,当地年轻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来救急的村民平均年龄在65岁,劳动力不强,往往干上一两天就不来了。“哪怕开双倍工资,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解决收割问题,张华静四处打听适合南方饲草收割的农机,跑遍了各个农机生产大省,也找不到合适的;买不到,就试试改。她请来湖南、山东、河南等地生产商结合南方丘陵山地特点,对农机进行改造。
“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机不适地的情况。比如,普通收割机没有后轮刹车,在平原地区没啥问题,但在丘陵山区爬坡上坎就很危险;在平原能装5吨饲草的运输车,到了山区装上两吨就‘气喘吁吁’。”她说,其中一位河南生产商特意派出技术员,来丰都基地待了两个月,有的问题技术员也无法解决,最后厂家连尾款都不要了,直接将技术员召了回去。
就这样,基地原本高产优质且可以收三茬的饲草,在丰都每年只能收一半。张华静说,如今,公司已投入近万元资金,购买了40多台农机;同时,改造农机10多台(套),申请丘陵山区饲草收割机等专利10多件,但仍有几台价值近万元的收割机闲置着,摆在库房里蒙上了厚厚一层灰。
“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一点一点缩减规模了。”她说。
(重庆鑫源农机公司负责人丁河明: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必然要走现代农业机械化之路。西南丘陵山区,机不适地的情况普遍存在,收割饲草的农机更是稀缺。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做到农机农艺融合,研发更多适合丘陵山地使用的农机。)
▲发展饲草产业需要研发更多适合丘陵山地使用的农机。
不会种
凭经验随意种饲草品质参差不齐
在不少人看来,种饲草是个体力活。但在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发玉眼里,它更是一项技术活。
年3月,作为市级科技特派专家团队的成员,李发玉来到酉阳县车田乡车田村。通过走访,她了解到村里有11家牛羊养殖大户、家养殖中小户,当地自然条件也适宜种植饲草,便动员他们种植饲草,还免费发放了50公斤种子。
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李发玉选定吴广庭作为该村的饲草种植试点示范户。在隔壁天台村,她将李华飞选为示范户。
“饲草一般在3月播种,最迟在4月中下旬播完种,要是种晚了,会影响饲草生长;播种后,立马补一次底肥;平时要抓好田间管护,尤其是排水……”当年4月,李发玉又一次进行实地指导,为两位“徒弟”讲解要领。
两个月后,当她去“验收成果”时,两家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吴家的饲草长得矮、叶片发黄;李家的又高又壮,绿油油的一大片。
同是一个师父教,为啥有这么大的不同?李发玉在村里待了一周,解开谜团:29岁的吴广庭虽然身在农村,但基本上没干过啥农活。虽然学了技术,但下了田还是靠经验随意种。“一是播种晚了,二是没施底肥,三是种植密度过大。”李发玉说,很遗憾,当年他家的饲草基本绝收,家里两头牛的口粮只得从别人家购买。
而李华飞不仅按照技术要领种,还把饲草当孩子养,隔三差五就往饲草基地跑。如今,他家已成为饲草种植大户,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
(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贺德华:一方面要转变农民观念,认为种饲草没有技术含量,当成“懒庄稼”来种,另一方面,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搭建“市级+区级+乡镇+村”四级技术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掌握相关技术,精细化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