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源,武陵同梦。”7月17日上午,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幕,来自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五省市的文旅部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汇聚一堂,共“画”武陵山文旅发展新蓝图。此次峰会主要包括“中国武陵文旅峰会”、武陵文旅营销推广平台上线、五省市签署《中国武陵文旅目的地共建计划》、峰会论坛、武陵山重大文旅项目推介、武陵山文旅吉祥物发布、招商引资集中签约等内容。汇集多项重磅发布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的武陵山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同时武陵山的部分地区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范围。开幕式上,武陵文旅营销推广平台宣布正式上线。该平台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为定位,通过整合区域文旅产业数据、提供文旅场景化交互工具、联通线上流量入口等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公共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文旅资讯、文旅商品、线上推介、惠民福利、出行预订等功能。将有力拓宽武陵山对外营销推广渠道,进一步助推武陵山片区产业连片融合发展。《中国武陵文旅目的地共建计划》签署现场。酉阳文化旅游委供图此外,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武陵文旅目的地共建计划》。据了解,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协作共建,将武陵山自然山水和生态民俗等文化旅游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打造整体形象,实现跨行政区域联动,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互动,逐步将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共建形式包括:共推“大武陵”旅游品牌、共同开展宣传营销推广、共同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促进武陵山区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共建共享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文旅企业合作、共同提升文化旅游环境。专家大咖“集中生智”武陵山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如何才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峰会开幕式后的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集体为武陵山区域文旅高质量把脉。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谈到:“山地旅游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对多样化旅游活动的向往,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的变化,山地旅游方兴未艾,不断涌现的山地旅游业态正成为热点和风口,为疫后旅游恢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邵琪伟建议,武陵山区文旅发展应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乡村振兴主题;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乡村振兴主题;三是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乡村振兴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裁、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表示:“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开展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主题旅游。西南地区有着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喀斯特地貌区,具有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从文旅融合的角度看,旅游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到民族文化多样性、乡土文化多样性、民俗文化多样性等,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武陵山地区可以发挥这一优势,研发、优化相关的文旅产品,提升武陵山文旅吸引力。”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主席索里曼、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高频次的休闲、多场景的消费成为疫情以来节假日旅游的重要市场特征,同时城乡居民愈加重视点滴时间里的旅游休闲可能,旅游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景区应牢牢树立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理念,打造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健康娱乐需求的场景。”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遗协会会长王晓峰认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切入点在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与旅游融合就是把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非遗项目,融入旅游、赋能旅游、丰富旅游,然后在旅游过程中诠释非遗价值,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和当代表达。”他建议,要真正把非遗与旅游融合好,须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一是加强统筹,建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协调机制;二是强化制度;三是树立标杆,建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选项目名录”;四是保护传承人利益。上游新闻记者唐小堞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唐小堞拍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