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重庆市建立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机制
重庆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年10月印发了《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以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5%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对每个区县进行统一考核,明确各区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同时,考虑到各区县自然条件、发展定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差异,尤其部分区县国土绿化空间有限等实际,探索建立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即对于完成森林覆盖率尽责目标值确有困难的区县,允许其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用于本地区森林覆盖率尽责目标值的计算,形成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明确目标,分类划标
根据全市的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将38个区县到年底的森林覆盖率目标划分为三类:产粮大县或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8个区县(万州区、黔江区、江津区、永川区、铜梁区、荣昌区、开州区、丰都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不低于50%;既是产粮大县又是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7个区县(合川区、南川区、大足区、潼南区、梁平区、忠县、垫江县)目标值不低于45%;其余23个区县的目标值不低于55%。
二、构建平台,自愿交易
构建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的交易平台,对达到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允许其在市域内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但出售方扣除出售的森林面积后,其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需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与拟出售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进行沟通,根据森林所在位置、质量、造林及管护成本等因素,协商确认森林面积指标价格,原则上不低于每亩元;同时购买方还需要从购买之时起支付森林管护经费,原则上不低于每年每亩元,管护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5年,管护经费可以分年度或分3-5次集中支付。交易双方对购买指标的面积、位置、价格、管护及支付进度等达成一致后,在重庆市林业局见证下签订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协议。交易的森林面积指标仅用于各区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计算,不与林地、林木所有权等权利挂钩,也不与各级造林任务、资金补助挂钩。
三、定期监测,强化考核
协议履行后,由交易双方联合向重庆市林业局报送协议履行情况。市林业局负责牵头建立追踪监测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交易双方认真履行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协议,完成涉及交易双方的森林面积指标转移、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确认等工作。市林业局定期监测各区县森林覆盖率情况,对森林覆盖率没有达到目标的区县政府,提请市政府进行问责追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完全有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不同地区政府间横向生态补偿为实施主体,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体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生态资源“变现”。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搭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通道和平台。年3月,位于主城区、绿化空间有限的江北区,为实现森林覆盖率55%的目标值,与渝东南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签订了“森林覆盖率交易协议”,购买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交易金额1.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签订购买森林面积指标27.66万亩,成交金额6.亿元。二是激发国土绿化的新动能,助推生态资源“增量”。几年来,通过实施此项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区县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促进了全社会广泛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局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通过建立以森林覆盖率为管控目标的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指导生态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能受益,推动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生态服务受益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地区的“双赢”,激励各方更加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四是开辟乡村振兴的新途径,生态美与百姓富“融合”。重庆众多经济欠发达区县地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绿化潜力大,既是横向生态补偿森林面积指标的出售方,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通过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富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后,“穷县”不仅可以利用成交的生态补偿资金大力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林,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能聘请护林“保姆”巡山护林,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开发生态产品,发展森林人家和生态旅游,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发展优势,推动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融合共生。(信息员:郭宏伟)
来源:发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