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三农潜力跑好乡村振兴第一棒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网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罗芸王亚同

访谈嘉宾:

徐江市人大代表、黔江区委书记

姜天波市人大代表、綦江区委书记

刘贵忠市政协常委,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勇市政协委员,市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牢牢把握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总要求,突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任务,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新年伊始,如何跑好乡村振兴“第一棒”?两会期间,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就此提出看法与建议。

抓产业振兴更高效能提升“山地价值”

重庆日报:作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山区边区,下一步,黔江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跑好乡村振兴“第一棒”?

徐江:黔江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

抓成果巩固,更高站位筑牢“返贫防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探索扶贫资产市场化运营机制,努力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抓产业振兴,更高效能提升“山地价值”。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度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健全以“粮油桑猪”为主导、“烟果渔菌”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亿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确保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抓重点帮扶,更高标准推进“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分层分类示范,以点带片、以片带面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对口协同发展,在产业、人才、消费、文旅等方面拓宽渠道,携手打造帮扶协作“示范样板”。

抓乡村建设,更高水平唱响“田园牧歌”。打造一批具有山地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的特色小镇、村寨;推动农民居住、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技术资源“四个集中”,深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构建一批“镇村生活圈”;精心打造20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力争让15万人吃上“旅游饭”。

抓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重庆日报:近年来綦江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姜天波:产业的融合发展,可提升产业链价值,带动更多群众致富。过去,綦江群众也从中尝到不少甜头。未来,我们将立足于綦江的特点,促进“三农”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农业增值。全市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在綦江,我们将依托这一强大的食品加工优势,培育壮大优质稻、生猪、萝卜、辣椒、草食牲畜五大10亿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通过该工业园的食品研究院,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研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提升全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綦江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尤其是南部地区,立体气候明显,通过“绿色农业+红色文化”,可以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结合正在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王良同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做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让群众家家有稳定的增收门路。

整合全社会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兴旺。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向区内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选派4支工作队,选派4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50名工作队员,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抓五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重庆日报:去年,我市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相关工作再上新台阶。未来,我市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刘贵忠:去年,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1+1+N”衔接政策体系,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质量不断提升,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持续”,书写重庆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持续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道防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持续抓好产业与就业两个关键。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开发乡村公益岗位扩大就业等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异地搬迁后续扶持两个重点,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持续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用好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组织“两支力量”,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持续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深化实施“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抓好鲁渝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三类帮扶”。

抓“五化一体”做强做优五大产业链

重庆日报:产业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两个关键”之一。作为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唯一从事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产融集团,市农投集团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何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我们确立了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五化一体”集团新时期发展路径,做强做优做大奶、肉、鱼、蛋、冷链供应五大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了数万户农民增收。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工业化、互联网、智能化、绿色化思维和手段打造现代农业。

通过持续加强研发创新,突破农业优质种源“卡脖子”问题。未来我们研发投入年均增长将超过15%,建设国家级奶牛、生猪核心育种场各1个,建设国家级乳业联合创新研发平台等,自主研发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益生菌,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可控的优质核心种源。

通过“数智”化提升农产品品质。升级乳业、肉业、蛋业智慧生态养殖,迭代数字化智能车间、工厂,谋划实施20个大数据智能化应用项目,新建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5个、“数智”中央厨房1个。

通过提升品牌声誉和号召力,实现全产业链价值增值。构建“集团母品牌—企业子品牌—产品品牌”三级架构,力争5年内让集团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翻番。

通过标准化打造,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以产品标准为龙头、涵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各环节价值增值,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

酉阳乡村美如画农民作诗夸

“锅碗瓢盆放整齐、铺笼帐被叠整齐、棍棍棒棒码整齐、锄头薅把搁整齐……过去到处脏乱差,如今处处美如画!”1月18日,看着焕然一新的小院,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冉高贤念起了自己写的“打油诗”。

去年以来,何家岩村结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按照“人人参与、户户改造、处处景点、示范带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己动手修围栏、种花草、平整院落,不仅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过去,富裕起来的生活和变美的环境也激发出村民“振兴有我”的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激发群众思想转变,引导群众拆除废弃圈舍,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花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以来,该乡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是花田乡,年以来,酉阳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前,该县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片推进”示范区53.8平方公里,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同时,酉阳还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梦想课堂”、“法律进乡村”等群众性宣传活动,激发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振兴,让农民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

城口茶园绕山梁青年返乡忙

1月18日上午,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山间层层叠叠的茶园延伸向远方。

“几年前,茶园里的杂草长到齐人高。后来镇里大力发展茶产业,我们又请人把荒废的茶园‘扒’了出来,准备打造‘园区+景区’。”37岁的李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勇说,如今,在李坪村,已有包括他在内的十多名年轻人返乡发展茶旅产业。

“茶香坪,山幽幽。土地不值钱,村里缺壮年……”李坪村原名“茶香坪”,几十年前,这里就建起了茶园,但因茶叶品种落后、管理不善,效益低下,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自去年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后,咸宜镇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谋发展。目前该镇已技改茶园余亩,新栽植优质茶树0亩,为咸宜建万亩高山生态茶叶基地打牢了基础。

与此同时,该镇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带茶”。镇里发展茶旅融合后,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李坪村32岁的钟浩回到家乡,在茶园旁包下鱼塘搞起了休闲垂钓,接下来他还准备发展民宿,继续借茶园生财。

陈勇表示,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年轻人准备回李坪考察,寻找就地致富的发展机遇。

“现在年轻人回来了,村里也‘活’了。”年过六旬的村民陈伦辉感叹,乡村振兴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兴旺,还让李坪村变得“年轻”了。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